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

股價與價量含意

首次發文與股市相關的研究,這是收藏圖,如果錯誤的地方歡迎指證,或有興趣的可以與我相互論與研究。
近期修改得比較雜亂點,不過這樣應該會更了解價量的關係。
第一代 價量圖

第二代 價量圖

第三代 價量圖

圖片各階段的敘述說明:
  • 初升段(緩漲):股價在亮燈起漲後,有一波跟隨者上車,經過1~2天買的人數差不多後,成交量會逐漸變少,價漲量漲->價漲量縮。
  • 突破與回測:股價上漲一段時間後會休息一下,在重要的價位進行突破壓力/回測支撐,這段時間看好股價的人會牢牢抱住,少數信心不夠的就被洗出去,等待第二波起漲,成交量少造成價跌量縮,市稱為惜售。
  • 主升段(大漲):經過一番敲鑼打鼓後,市場已逐漸注意到該股,外資、投信、自營商評等調升也跟著買進,過了一段時間買的人逐漸變少,主力會在這階段開始小量出貨,以防後續無法出貨,籌碼由集中轉趨凌亂,價漲量縮->價漲量漲。
  • 末升段(急漲):股價在上漲一段後,電視台、新聞爭相報導後,大家一片看好,散戶紛紛搶著進場,但股價卻不再向上推升,價漲量增->量增不漲。過一段時間後或因股價 過高,買進的人變少,追價意願不高,出現價量背離,主力為吸引市場注意,持續左手賣出大量籌碼,右手少量買進籌碼拉升股價,到了後期股價漲幅度不大,在市場一片看好之下,讓散戶去追加拉高股價,主力再趁機大量倒貨搭轎,慢慢將手中籌碼出脫,此時市場籌碼已非常凌亂,等到市場發現股價已漲不動,就是要反轉了,價漲量增->價漲量縮。
  • 頭部形成:主力、大戶、中實戶、少部分先知先覺的散戶紛紛退場後,股價已不再有支撐,此時呈現價跌量縮的局面,主力於此做頭,常見型態如大量長黑跌停、反V頭、M頭、三尖頭、圓弧,大部分散戶依舊在一片美好前景下抱股,價漲量縮->價跌量縮。
  • 高檔正盪:股價反彈,量增價不過前波高點,視為主力在高檔正盪出貨,大型股由於籌碼量大,不會一天出完所有籌碼,會多天出貨;小型股籌碼量小,在1~2天就可以出脫完成
  • 初跌段(緩跌):股價在沒有主力級大戶支撐下,跌破關鍵價位後,少部分先知先覺的散戶已先行賣出手中持股,經過一段時間後賣的人數逐漸增加,籌碼凌亂達最高峰,價跌量縮->量跌量增。
  • 跌深找支撐、反彈找買點:下跌一段後,賠錢的散戶已認賠出場,市場認為以籌碼已清洗了,於是低價買進,殊不知是暫時性的止跌,這過程為跌深反彈。
  • 主跌段(大跌):下跌一段時間後,多數後知後覺的散戶們,發現股價回不去了,說好的夢想也破滅,競相賠本賣出手中持股,大量賣壓湧出(融資如多殺多、程式交易啟動大量賣造成恐慌性賣壓),籌碼凌亂度依舊很高,價跌量縮->價跌量增。
  • 末跌段(急跌):經過前面恐慌的下殺洗禮,多數散戶與少數不知不覺的散戶,紛紛認賠殺出持股,到最後賣出的人變少,而大戶與主力也陸續進場低價承接,價跌量增為價量背離狀態,籌碼由凌亂轉趨集中,股價由下跌轉為止跌,價跌量增->價跌量縮->價穩量縮。
上述各階段是一個大範圍的原則,每支股票不見得會走完上面全部的階段,小型股籌碼量少,常會一次到底漲完,約1~3月,會一次跌完,大型股由於籌碼量大,不會走飆股或小型股型態,多半會1~2年。

上漲的原因:
  1. 產品供不應求,需求增加
  2. 產品或技術獨佔性高
  3. 對手競爭力下降
  4. 營收動能成長率上升
  5. 上下游產業成長
  6. 同業本益比上升
  7. 有特定人士故意炒作
下跌的原因:
  1. 產品供給過剩,需求降低
  2. 產品或技術獨占性低,有替代性產品
  3. 對手競爭力提高
  4. 營收動能成長率下降
  5. 上下游產業衰退
  6. 同業本益比下降
  7. 惡意中傷
頭部形成觀察重點,股價不漲理由:
  1. 利多不漲
  2. 法人大買不漲
  3. 出量不漲
  4. 時間拖久不漲
抱股技巧:
  1. 是否有跌破5日均線(5MA)。
  2. 是否有跌破10日均線(10MA)適用短線投資者、20日均線(20MA)適用中長線投資者。
  3. 是否守住前一大量區最低價位。
上漲前測試:
個股上漲前會先跌破均線的測試,但這樣的過程不是百分百會出現,如此破線測試,可是為主力要推升股價上漲前,最後的籌碼掌握度測試(籌碼集中度測試)。

漲跌力道:
量增看紅黑,量縮看漲跌
下跌量增>下跌量縮
上漲量增>上漲量縮